全国服务热线:400-0379-440

新闻中心 PRODUCT DISPLAY

西青水上滚筒厂家BAE系统公司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2-08 40 次浏览

  今天的BAE系统公司实际是由两家英国老牌巨头企业,英国宇航公司(简称BAC)和马可尼电子系统公司(简称MES)于1999年11月合并而来。其中BAC于1960年建立,由霍克公司和苏格兰航空公司合并而来,曾是英国更大、同时也是西欧更大的航空制造企业。经过10多年发展,截至2015年,公司总收入已达179亿美元,同时也是美国国防部的几大军火承包商之一。其产品范围已涵盖海陆空三栖武器系统,其中在战机、坦克等地面武器以及核潜艇、航母研发和建造领域占有领先优势。

  提起英国BAE系统公司,也是位列全球几大军工巨头之一,尽管知名度上不如美国的洛马、波音高,但论其涵盖的军工产品范围,在一些方面(例如核潜艇和航母)甚至还要超过前两家,英国军方海陆空武器均有囊括,是名副其实的“英伦霸主”,同时也是美国防部的五大军火供应商之一 。

  图为BAE位于英国伦敦卡尔顿公园6号,SW1的行政总部大楼,外形简约且有历史厚重感,BAE的高层管理和行政人员都在这里办公。

  图为BAE位于英国范保罗航空航天中心专家总部园区全景图,军用航空产业相关的技术研发工作都在这里进行。

  图为BAE在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市场及产业开发办公室所在地示意图,除英国本土外,美国、沙特和澳大利亚是BAE的三大海外用户。(来源 BAE官方网站,2012年底数据)。

  图为BAE地面系统分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Sterling Heights的新总部大楼,建筑外形的时髦度要远强于英国总部,从这点可看出BAE对美国市场非同一般的重视程度,小图为新总部的报告厅。

  今天的BAE系统公司实际是由两家英国老牌巨头企业,英国宇航公司(简称BAC,上标)和马可尼电子系统公司(简称MES,下标)于1999年11月合并而来。下面重点介绍下BAC公司,BAC于1960年建立,由霍克公司和苏格兰航空公司合并而来,曾是英国更大、同时也是西欧更大的航空制造企业,截至1990年时,旗下总资产达179亿美元。

  BAC旗下最的军机产品代表无疑是“鹞”式系列短垂战机,该系列战机开创了短垂战机的先河,其原型试验机P.1127最初于1960年11月实现成功首飞。图为P1127试验机彩色资料图。

  民用产品的杰出代表则是“协和”超音速客机,该型机由英国BAC与法国宇航公司联合研发,于1969年3月成功首飞,1976年1月正式投入民航公司使用,是人类历史上种超音速客机。

  BAE现下辖有五大部门,其中平台与服务部门所占比重更大,该部门下辖的军用航空、海上分部和地面分部主要负责BAE的海陆空三军装备的研发及维护工作。

  提起英国武器,人们通常会先想到的是“鹞”式短垂战机、“挑战者”主战坦克和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等。实际这些武器均出自BAE系统公司旗下。本期为您详解BAE系统公司的武器发展史。

  在正式介绍BAE系统公司(下面简称BAES)的代表装备前,需要提一下其前身,尽管BAES的成立时间并不早(1999年11月才由两强正式合并建立),但前身BAC(英国宇航公司,1960年成立)曾是西欧历史最悠久、同是也是规模更大的飞机制造企业。曾制造过二战的“喷火”战机的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就于1960年并入了BAC。

  BAC旗下最的军机产品代表之一无疑是“鹞”式系列短垂战机(“鹞”式原厂商,霍克-西德利公司于1977年并入BAC),其原型试验机P.1127最初于1960年11月实现成功首飞。图为P1127试验机试飞彩色资料图。

  除“鹞”式外,英国种能飞至2马赫级的超音速战斗机,“闪电”也是BAC旗下的代表作之一。该系列战机从1959年12月投入英国皇家空军服役,直到1988年才退役,守护不列颠领空长达20多年,其中包括冷战对抗最激烈的时期,小图为英军“闪电”拦截苏军图-142侦察机资料图。

  下面为您细数BAE的几大经典代表作,首先是构成英皇家海军四大主力舰之一的45型驱逐舰,由于配备了性能先进的桑普森相控阵雷达和S1850M远程雷达,以及紫菀系列舰空导弹,该级舰享有“欧洲防空驱逐舰”的美誉。

  作为英海军水面舰队的中坚之一,45型驱逐舰近年来在媒体上的出镜率较高,图为2014年,“龙”号(D35,45型4号舰)抵近监视俄海军“库兹涅佐夫”号航母。

  现作为皇家海军水下舰队核心力量的机敏级核潜艇同样是BAE的代表作,由于该级艇采用了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艇员数可控制在百人内,此外借助最新的泵喷推进技术和降噪技术,机敏级也具有的静音航行性能。

  2艘6.5万吨级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将成为未来皇家海军水面舰队的核心,BAE也是建造该级航母的主要厂商之一,首舰“伊丽莎白女王”号预计将于2017年5月正式交付英海军。小图为该级航母服役后的航海想象图。

  这张CG效果图形象展示了女王级航母的尺寸,其280米的舰长比位于英国伦敦议会大厦都要长。大厦之上还能看到45型驱逐舰的剪影。右上图可见“伊丽莎白女王”号与级轻型航母(满排2万吨级)的实际对比,后者完全是“小巫见大巫”的节奏。

  作为英国的战略核威慑力量,前卫级战略核潜艇也出自BAES旗下,每艘前卫级搭载有128个核弹头,可在半小时内摧毁敌方百座城市。但近年有关该级艇的丑闻较多,最近的一起发生在2016年6月,一艘前卫级在美国佛罗里达州附近试射导弹(未载核弹头)时,险些掉入美国本土,在英国高层引起轩然大波。

  作为英国皇家空军(RAF),乃至西欧多国和沙特空军的主力机型水上滚筒厂家,“台风”战斗机是三代半战机的典型代表之一,除了的对空对地作战性能外,还具备进行短时间超音速巡航的能力。近年来,在叙利亚、也门和伊拉克打击极端组织的空袭行动、以及东欧地区,北约对峙俄罗斯的行动中,均能看到“台风”活跃的身影。

  “狂风”GR4算是“台风”的“老前辈”了。“狂风”系列战机参加过自海湾战争以来的多场局部战争,至今仍活跃在多国空军打击极端组织的最前线,可谓“宝刀不老”。

  提起英国“红箭”表演队,大家很快会想到的“鹰”系列教练机,除了作为RAF的主力教练机外,“鹰”还作为轻型攻击机参加过多场局部战争,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图为2016年11月,飞抵中国珠海机场的英国“红箭队”飞行员们与旗袍美女合影,“鹰”T1教练机充当了华丽的背景。

  人们在谈论英国航空工业时,肯定少不了的鹞式垂直起降战机,虽然在英国军队中已不见鹞式的身影,但在美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海军的战舰上,还能看到鹞式的表亲—AV-8B,该型机将作为英国航空产业的符号被人们所铭记。

  图为2010年12月,来自英国空军及海军的“鹞”式与“海鹞”共同组成了壮观的16机大编队, 进行了最后的告别飞行,为这种富有传奇色彩的短垂战机(在英国)画上了句号。

  尽管“挑战者”2的生产线月关闭,但其目前仍是英国陆军的主战装备之一,凭借神秘的乔巴姆装甲和高精度的120毫米线”曾在战斗中创造过击毁过多辆伊军坦克,而自身损失数较低的记录。

  2016年,网络上流出一组有关英陆军“装甲试验和发展部”进行“挑战者2”坦克配套的MCS(移动伪装系统)披挂式伪装的测试图,这辆绰号“威震天”的试验车,或许代表了“挑2”的新发展方向。

  提起“挑2”,就不得不提它的“搭档”武士步兵战车,该型战车参加过包括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在内的多场局部战争,是英陆军装甲部队的“老将”之一。

  图为英军“挑2”主战坦克和“武士”步兵战车在科索沃地区进行装甲机动演习资料图,拍摄时间或为2005年。

  你没看错,这的确是美军的M2步兵战车,但它的原产商—联合防务公司,现已被BAE的地面分部收购,所以M2系列战车自然也归入了BAE的旗下。

  除坦克、装甲车外,M777牵引式超轻型榴弹炮也是BAES旗下的产品。该型榴弹炮是世界上种在设计中大规模采用钛和铝合金材料的火炮,全重仅4.2吨,不仅便于直升机吊运,而且作战性能不俗,使用“神剑”卫星制导炮弹时,更大射程可达40千米,更大射速每分5发。M777已在包括阿富汗反恐战争、伊拉克战争在内的多场局部战争中有过出色表现。

  玩过《红警2》的朋友肯定对盟军的“幻影”坦克印象深刻,现实中,借助BAE研发的变温红外隐身装甲水上滚筒厂家,就能让这辆CV90-120坦克在敌方红外探测器上变成一辆小轿车或卡车,可谓是幻影坦克的现实版,除了坦克外,这种隐身装甲还能安装在直升机和舰艇上。

  当波兰ORBUM公司最初公布PL-01隐身坦克时,不少人都惊呼波兰的军事研发能力何时达到了外星科技的级别,实际BAE也参与了PL-01的研发工作,并且是主要技术的提供者,该型坦克或能代表未来陆战武器的发展趋势之一。

  除了隐身有人坦克外,BAES也有涉足无人地面武器领域。早在2006年,BAES就为美陆军的“未来战斗系统”(现已下马)研发了图中的“黑骑士”无人坦克。该坦克全重仅12吨,底盘是基于M2步战车改进的“微缩版”,炮塔上加装了包括激光雷达、高灵敏度光电传感器、GPS等多种传感器。武器系统包括一门30毫米“大毒蛇”链式机炮和7.62毫米机枪。按设计,“黑骑士”既可由有人坦克或战车遥控,也可交由步兵遥控作战。

  如果说“黑骑士”代表了BAE陆战武器的未来,那么“雷神”无人隐身战机就代表了BAES军机的未来,这种隐身无人战机预计将于2030年左右进入RAF服役。

  这张颇具纪念性的合影代表了BAES军机产业的过去(“喷火”)、现在(“台风”)和未来(“雷神”)。

  图为BAE为美海军研发、制造的Blitz(闪电)电磁轨道炮,其更大发射功率为32兆焦,无需发射药,仅靠电能就可将弹丸加速至8倍音速。小图为试射画面,尽管还处于试验阶段,但其发射的炮弹已可轻松击穿7层钢板或多层钢筋混凝土,这是BAE未来海战装备的代表作之一。

  BAE公司水面舰艇分部在苏格兰格拉斯哥的克莱德河畔拥有两家历史悠久的造船厂,斯考斯图恩船厂和高文船厂,两家船厂的造船史都可追溯到1834年。高文船厂从1834年至今共建造了约3000艘舰艇,近年来建造的有名舰艇包括6艘45型驱逐舰,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等。BAE军用航空分部(MAI)则在英国本土拥有多个大型飞机制造厂,其中最有名的一个是位于兰开夏郡的沃顿工厂。这里不仅是MAI的总部所在地,而且还是欧洲“台风”战斗机和霍克教练机的总装厂。

  BAE公司水面舰艇分部在苏格兰格拉斯哥的克莱德河畔拥有两家历史悠久的造船厂,斯考斯图恩船厂和高文船厂,两家船厂的造船史都可追溯到1834年。高文船厂从1834年至今共建造了约3000艘舰艇,近年来建造的有名舰艇包括6艘45型驱逐舰,图为45型钻石号驱逐舰在高文船厂建造时的资料图。

  除水面舰艇外,BAE公司潜艇分部的巴罗·弗内斯船厂拥有一座全欧洲更大的封闭式潜艇建造船坞,名为德文郡大型船坞,内部总面积达2.5万平米,可同时建造3艘机敏级攻击型核潜艇。图为德文郡潜艇船坞外景。

  BAE军用航空分部(MAI)在英国本土拥有多个大型飞机制造厂,其中最有名的一个是位于兰开夏郡的沃顿工厂。这里不仅是MAI的总部所在地,而且还是欧洲“台风”战斗机和霍克教练机的总装厂。此外,该厂还负责“狂风”战机的升级维护工作水上滚筒厂家BAE系统公司。图为沃顿工厂航拍全景。。

  BAE持有欧洲战斗机集团33%的股份,MAI则负责英国和沙特所有的232架台风战机的制造工作,同时还负责制造所有欧洲台风战机的前机身。图为沃顿工厂内部的台风战斗机生产线水上滚筒厂家。

  提起“鹞”式短垂战机,大家很快会想到电影《真实的谎言》中,州长驾驶AV-8B横扫恐怖分子的经典桥段。实际AV-8B是英国BAE系统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后并入波音)联合研发的产物。本图集重点简析美军AV-8B“鹞”II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的表现。

  提起“鹞”式短垂战机,大家很快会想到电影《真实的谎言》中,州长驾驶AV-8B横扫恐怖分子的经典桥段。本图集重点简析美军AV-8B“鹞”II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的表现。图为在阿富汗上空执行作战任务的美海军陆战队AV-8B编队,摄于2012年。

  AV-8B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原美国麦道公司(后并入波音)与英国BAE系统公司在“鹞”式战机基础上联合研发,主要用于执行近距空中支援(或舰队防空)任务,是美军现役战机中为数不多的多国研发机型。图为AV-8B彩色剖面图。

  AV-8B全机长14.12米,翼展9.25米,机高3.55米,以短距起飞(滑跑距离仅需524米)方式起飞时,更大起飞重量14吨(垂直起降时为9.4吨),更大平飞速度0.9马赫,更大作战半径556千米。图为架AV-8B“鹞”II(英军编号:GR.5) ZD318原型机资料图,由于前机身和机翼由当时的麦道公司制造,颜色有所不同。

  AV-8B具备出色的近距空中支援能力,能挂载不同种类的武器弹药应对不同类型的作战任务,该机两翼下共有6个挂点,短距起飞时更大载弹量为4.2吨(垂直起降时为3吨)。其外挂12枚227公斤Mk82航弹时,可以167千米的作战半径,连续巡逻1个小时;外挂7枚Mk82炸弹和副油箱时,能以187千米的作战半径,巡逻3小时。 图为AV-8B外挂武器示意图。

  除外挂武器外,AV-8B还有一门五管25毫米GAU-12型加特林航炮,位于机身左侧下方吊舱内,更大射速每分4200发,备弹300发。执行空地支援任务时,AV-8B通常载2个19联装火箭巢、2枚Mk-82航弹和2枚“响尾蛇”空空导弹用于自卫。需要时也可挂载AGM-65空地导弹或“鱼叉”反舰导弹。图为AV-8B使用GAU-12加特林航炮开火资料图。

  图为AV-8B配备的25毫米GAU-12五管加特林航炮航炮吊舱结构示意图,布局较为独特,一侧为航炮,另一侧为弹舱。

  AV-8B大规模实战是在1991年的“沙漠军刀”行动期间,美军AV-8B机群采用前沿部署方式,伴随地面部队行动,通常会在作战空域待命20分钟,战况激烈时,机群每隔15分钟就会轮换一次,以补充燃油和弹药。 图为1991年拍摄的部署在前线B战机,可见近处整齐摆放的“蛇眼“减速炸弹。

  整个作战期间,AV-8B总出击次数为3380架次,总飞行时间只有4083个飞行小时,可见起降次数之频繁。图为1991年拍摄的,美海军部署在波斯湾的两栖战舰上的AV-8B机群。

  据美军战后总结,海湾战争期间,AV-8B的“作战任务执行成功率”超过90%,损失很小,仅有5架被击落,2名飞行员阵亡。但AV-8B也有一些致命硬伤,例如作战半径过短(尽管可以通过前沿部署、快速出击的方式弥补),载弹量少。图为短暂降落在前线基地,正在进行“热加油”(在发动机不熄火的情况下,补充油料)的美陆战队AV-8B攻击机。

  另外就是红外信号特征较大,容易被敌方红外制导地空导弹锁定。图为夜视仪拍摄的美军AV-8B夜间着舰画面,可见“飞马”发动机喷口产生的强烈红外信号,很容易被采用红外制导的单兵肩扛式防空导弹锁定。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最新型的F-35B舰载隐身短垂战机陆续服役,AV-8B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为这位作战性能更强的“后辈”让路。图为AV-8B与F-35B编队飞行。

  图为电影《真实的谎言》出场的AV-8B,从挂载可见采用的是标准对地配置,每架挂有2枚AGM-65空地导弹(已发射),2个19联装火箭巢和2枚“响尾蛇”空空导弹,图中这两架隶属于美海军陆战队VMA-223“斗牛犬”攻击机中队。

  图为《真实的谎言》中的经典场面,州长驾驶AV-8B,将挂有反派的“响尾蛇”导弹发射出去(剧情需要,现实中的AIM-9导弹没法在挂有一个成人的情况下,还能保持直线B发射“响尾蛇”导弹动态图。

  AV-8B在飞行射击游戏《皇牌空战 突击地平线》中也有登场,图中可见游戏中还原了AV-8B的更大对空挂载配置,翼下挂有4枚AIM-120中距空空弹和2枚“响尾蛇”近距格斗弹。

  图中这架机身上带有中文“虎”字的AV-8B隶属于驻日美海军陆战队VMA-542舰载攻击机中队,刚好该中队的绰号是“老虎”(Tiger)。

  图为美海军陆战队地勤在“佩里硫”号两栖攻击舰上正在维护AV-8B的25毫米航炮吊舱,如图所示,其采用了可分离式设计。

  BAE持有欧洲战斗机集团33%的股份,旗下的军用航空分部则负责英国和沙特所有的232架台风战机的制造工作,同时还负责制造所有欧洲台风战机的前机身。2016年10月,英国皇家空军的4架“台风”战机飞抵日本三泽空军基地,与日本空自开展联合训练。不禁让人联想俄制战机在未来或许有和“台风”战机交手的可能性,值得一提的是,“台风”还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可语音下令控制发射导弹的战机。本图集将主要挑选苏-30MKI和“台风”进行简要性能对比。

  2016年10月,英国皇家空军的4架“台风”战机飞抵日本三泽空军基地,与日本空自开展联合训练。不禁让人联想俄制战机在未来或许有和“台风”战机交手的可能性,值得一提的是,“台风”还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可语音下令控制发射导弹的战机。本图集将主要挑选苏-30MKI和“台风”进行简要性能对比。图为2015年7月,英军“台风”与印度空军苏-30MKI编队飞行。

  截至目前还未发生过“台风”与苏-30(27)系列战机的实战记录,这里先以英军“台风”与印度苏-30MKI的模拟空战训练作为参考。尽管两者同为双发多用途战机,但从本图能看出苏-27系列战机的整体尺寸还是要较“台风”大一圈,更大重量也要超出后者约10吨。

  在进行比较前,先了解下两种机型的概况。作为英皇家空军的现役主力机型,“台风”脱胎于英德意西四国的“欧洲战机计划”,于1994年3月首飞,2003年8月服役。其是三代半战机的典型代表之一,除了的对空对地作战性能外,还具备以1.5马赫速度进行短时间超音速巡航的能力。已参加过利比亚战争、空袭叙极端组织、空袭也门胡赛武装等至少三场实战。

  苏-30MKI是俄罗斯苏霍伊航空集团(现已并入俄联合航空制造公司)基于苏-30M重型多用途战机改进的印度出口型。该型机的更大特点是采用了三翼面气动布局,换装了AL-31FP推力矢量发动机以及新型航电系统。据俄方宣传资料,苏-30MKI的载弹量是苏-27SK的两倍,对空性能是后者的14倍,对地性能则达到了后者的24倍。 图为苏-30MKI性能示意图。

  “台风”的动力系统采用两台欧洲四国联合研制的EJ200先进双转子加力式涡扇发动机,单台更大推力大于90千牛,采用大推力涵比及全自动数字化控制系统。参加研制EJ200工作的有英国罗·罗公司、德国发动机涡轮联合公司、意大利菲亚特公司和西班牙涡轮发动机工业公司。右小图为EJ200剖面图,左小图为地面维护图。

  苏-30MKI则采用两台俄罗斯“留里卡-土星”公司研发的AL-31FP涡扇发动机,据西方媒体报道,单台更大推力可达123千牛以上,采用大推力涵比及全自动数字化控制系统。就更大推力而言,AL-31FP要优于EJ200,但在发动机寿命、故障周期和综合性能方面,EJ200要更胜一筹。

  接下来对比航电系统。“台风”配备有欧洲最新研发的的“捕手E”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由于采用了独特的AESA “旋转斜盘角度”技术,该雷达的更大扫描范围可达正/负120度,比固定式AESA具有更强的离轴扫描能力,意味着战机在发射导弹后,可进行大过载机动,而雷达仍可以持续跟踪目标,这点使”台风“在空战中更占优势。该雷达更大探测距离在120千米以上,可同时攻击6个空中目标,据称可在59千米距离上发现F-35隐身战机。

  苏-30MKI换装了俄方研制的“隼”式无源相控阵雷达,与老式的机械式扫描雷达相比,综合性能全面提升,据俄厂家提供的数据,“隼”式对迎头战斗机大小目标的更大探测距离达240千米,可同时跟踪30个目标,并同时攻击其中的6个。就纸面性能看,隼式要强于“捕手E”雷达,但实际性能如何仍有待观察。图为苏-30MKI配备的“隼”式PESA雷达。

  除AESA雷达外,”台风“还配备了号称是西方有史以来最精良的红外搜索跟踪(IRST)系统,即”海盗“系统(PIRATE,被动式红外机载跟踪装备的缩写),借助该系统,”台风“可在雷达不开机的隐蔽状态下,直接在90千米外锁定敌机,并发射导弹摧毁目标。在2012年7月的红旗军演期间,台风曾凭借该系统多次击落F-22。小图为”海盗“系统锁定F-22资料图。

  德国空军“台风”战机曾在“红旗”军演期间取得过航炮“击落”F-22隐身战机的记录,本图红圈可见战绩标。

  苏-30MKI也配备有类似的IRST系统,称为OLS-30。其布置在风挡正前方,根据目标的红外信号大小,OLS-30的探测距离可达50千米,相搭配的激光测距仪探测距离8千米,两者都放在风挡前方的透明半球型罩内。OLS-30功能与”海盗“系统类似,也可实现雷达不开机的情况下,发射导弹攻击敌机,但更大探测距离要小于后者。

  左图为”台风“战机座舱,右图为苏-30MKI座舱,可见两型机均采用了主流的”一平三下“(平视显示器+3个多功能显示器)布置方式。只是”台风“的座舱更为简洁,而且采用了”直接语音输入“(DVI)语音控制系统,使飞行员可以通过语音下达命令,控制战机的传感器、武器以及自卫系统。系统共包含有24条语音指令,可大幅简化飞行员的操作负担。

  最后来对比武器系统。“台风”除搭载有一门27毫米BK-27转膛航炮(更大射速每分1000发,备弹150发)作为固定武器外,机身翼下共搭载有13个挂点,可搭载7.5吨各种空空、空地弹药。典型对空配置为6枚AIM-120中距弹+2枚ASRAAM格斗弹(右图)。也可搭载4枚射程超过120千米,更大飞行速度达4马赫的”流星“远程空空导弹(左上图)。

  ”台风“战机还有一大绝活就是能依靠”打击者II“型头盔瞄准具在空中缠斗战中,实现”所视即锁“功能,即依靠头盔中的光学传感器与战机火控系统联动,只要敌机出现在视野内,飞行员就可通过目视捕捉并锁定目标,然后下达语音命令发射导弹。彻底颠覆传统的”必须机头指向敌机才能发射导弹“的传统战法。

  据简氏防务报道,苏-30MKI除搭载一门30毫米Gsh-30-1速射航炮(备弹150发)外,机身翼下共有12个外挂点,最多可挂载6枚中距空空弹及4枚近距格斗弹。综合来看,苏-30MKI的载弹量(8吨)略大于”台风“(7.5吨),超视距空战方面则略弱于后者,但空中格斗战性能方面,两型机应是不相上下。图为苏-30MKI满外挂飞行资料图。

  英国皇家空军与沙特空军的“双风”编队,“台风”战机与“狂风”攻击机刚好都出自BAE系统公司旗下。

  今天已并入BAE系统公司旗下的威克斯公司曾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从甲午战争时期,北洋水师的超勇级撞击巡洋舰,再到抗日战争时期,淞沪抗战中的6吨小坦克,都出自该公司之手。

  后来并入BAE旗下的维克斯-阿姆斯特朗有限公司由的维克斯有限公司和阿姆斯特朗-威特沃斯公司1927年合并建立,其中维克斯公司专长建造装甲车辆及陆战武器;阿姆斯特朗兵工厂则是于1847年建立的老牌军工企业,其旗下的艾斯维克船厂曾为北洋水师建造过超勇舰、扬威舰,致远舰和靖远舰4艘主力舰。 图为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标志。

  其中致远号、靖远号属致远级穹甲防护巡洋舰,致远号排水量2,300吨,航速达18.5节,是北洋水师主力战舰中速度更高的战舰,管带(舰长)是的爱国将领邓世昌。 图为致远舰历史照片。

  扬威号巡洋舰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承造,1881年由邓世昌接舰回国,于11月22日安抵天津大沽,并加入北洋水师,图为扬威号历史照片。

  1928年,英国维克斯公司推出“维克斯”6吨坦克,其中B型安装1个大型炮塔,安装1门口径47毫米的火炮和1挺口径7.7毫米的并列机枪。图为今天保存在芬兰赫尔辛基军事博物馆中的维克斯6吨轻型坦克,更换了T-26坦克炮塔,搭载有45毫米主炮。

  1934年,中国政府订购20辆“维克斯”6吨坦克,这些坦克都配属给陆军装甲兵团战车营第1连。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后,装甲兵团奉命参战,可惜因当时中国军队缺乏步坦协同经验,最终损失惨重。图为即将开赴淞沪战场的维克斯6吨轻型坦克部队。

  此外,1933年,广东军阀陈济棠花37380英镑从维克斯公司购入了12辆 A4E12型两栖坦克。当时的广东媒体将这种坦克称为“浮游战车”。这款两栖坦克采用独特的炮塔偏右设计,由于考虑水上驾驶,装甲厚度仅11毫米,武器仅有1挺维克斯7.7毫米机枪。1938年,这些坦克曾在广东增城阻击日军主力,但由于指挥不当,后全军覆没。

  作为英军现役的一种主战坦克,“挑战者2”由阿尔维斯·维克斯系统公司研发,该公司后于2004年被BAE地面武器系统分部收购后,自然“挑2”也已并于BAE系统公司旗下。近日,网络上流出一组有关英陆军“装甲试验和发展部”进行“挑战者2”坦克配套的MCS(移动伪装系统)披挂式伪装的测试车(代号“威震天”),再次将“挑战者2”这种经典主战坦克带入到军迷们的视野中,本组图就此解读。

  “挑战者“2由英国老牌地面武器厂商,阿尔维斯·维克斯公司(现已并入BAE地面武器分部)于20世纪90年代初基于“挑战者”1型坦克改进而来,于1998年投入服役至今。该型坦克的生产线辆),但相关改进型仍在陆续推出。图为“挑2”坦克四视图。

  “挑2”坦克全车长13.5米(主炮向前时),全宽3.5米,全高2.49米,作战全重62.5吨,采用4人制车组。图为“挑2”坦克的彩色剖面图。

  “挑2”坦克的主武器为一门55倍径L30A1型120毫米线发)。该炮由BAE系统公司皇家军械分部制造,采用电炉渣精炼钢制成,其发射L23脱壳尾翼稳定穿甲弹时的更大射程大于1500米,也可发射L26贫铀穿甲弹。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挑2”坦克曾用该炮击毁过多辆伊军T-55坦克,而自身无一损失。

  能面对敌方坦克能全身而退,除了依靠威力强大的坦克炮外,“挑2”还有“乔巴姆”复合装甲这一独特优势。图为外国专业军事网站制作的“挑2”正面装甲厚度分布图(浅绿色为最厚部分)。

  乔巴姆装甲由位于英国乔巴姆镇的国防部车辆工程局于1976年研发,材料由高强度装甲钢、钢板铝合金、尼龙网状纤维和陶瓷材料等组成,可有效抵御破甲弹和穿甲弹命中,具体技术细节仍未公开。图为网传的乔巴姆装甲结构示意图。

  据英国BBC新闻2003年4月报道, 在当年3月的巴士拉围城战中,一辆英军“挑2”坦克曾先后被14枚RPG火箭弹从近距离命中,最后还挨了一枚“米兰”反坦克导弹,但内部乘员却安然无恙,受损坦克后被拖至后方进行紧急抢修,结果仅用了6小时就重新投入作战,着实令人惊叹。图为“挑2”在伊拉克战场作战资料图。

  最新的这辆代号“威震天”的“挑战者2”测试坦克,实际是由图中的“挑2”的城市战型坦克改进而来。左红圈标出的类似烛台的装置实际是反IED(路边炸弹)电子干扰天线,可防止武装分子利用手机遥控引爆炸弹,右红圈中的是遥控武器站,车内乘员无需出舱,就能遥控机枪开火。

  虽有重甲防护,但“挑战者”2在面对配备有串联战斗部的最新一代反坦克时也会力不从心,为减轻“被发现即被摧毁”这一威胁,需要借助一种新技术手段,近日公开的这种由瑞典萨博公司研制的MCS伪装,其主要作用是为坦克提供一种轻便的伪装能力,可以针对反坦克装备常用的可见光,红外和雷达波探测手段进行干扰。

  MCS可以模糊坦克原有的识别外形,破坏反坦克射手对目标的外形认知,可以欺骗激光测距手段的测量精度。

  实际挑2坦克的MCS并不是目前的一种披挂式红外伪装,图中德国陆军豹2A7搭载的也是一种红外伪装,也算目前全球主战坦克的一种发展趋势。

  图为英军“挑2”主战坦克和“武士”步兵战车在科索沃地区进行装甲机动演习资料图,拍摄时间或为2005年。

  作为英国战略核威慑的“支柱”,前卫级战略导弹核潜艇由维克斯造船工程有限公司巴罗造船厂(现已并入BAE系统潜艇分部)建造。2016年6月,英海军一艘前卫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在美国佛罗里达州附近沿海试射一枚“三叉戟”II型D5弹道导弹时,导弹突发严重故障,居然朝美国本土飞去,所幸当时未加装核弹头,此事引发英高层严重恐慌。

  前卫级是英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发的第二代战略核潜艇,当时出于冷战对抗苏联需要,英海军需要一级能搭载威慑力更强的美制“三叉戟”弹道导弹的新型核潜艇取代陈旧的决心级战略核潜艇。首艘“前卫”号(S28)于1986年9月开工建造,1992年3月下水,1993年8月正式服役。后续3艘陆续在20世纪90年代投入服役。图为前卫级首艇下水资料图。

  前卫级全长150米,全宽12.8米,水下满载排水量1.6万吨,搭载1台罗-罗PWR2压水堆,驱动最新的泵喷推进器(能有效降低水下辐射噪声),水下更大航速超过25节,理论航程无限。该级艇主武器为16枚“三叉戟II”D5潜射弹道导弹,每枚更大射程1.2万千米,可携带8个W76分导核弹头(单个当量可达15万吨TNT)。按此计算,每艘前卫级可载128个核弹头。图为前卫级核潜艇两视线图。

  按此计算,一艘前卫级核潜艇可在半小时毁灭敌方128座中、大型城市或要害目标,威慑力非同一般。图为美军巡逻机拍摄的“三叉戟”II潜射弹道导弹的分导弹头连续命中靶场资料图,需要指出的是,实战情况下,分导弹头的落点不会如此密集。

  图为“三叉戟II”D5弹道导弹结构示意图,该型导弹由洛马公司研发,采用三级固体燃料推进,于1990年投入服役,每枚导弹造价约3700万美元(1990年币值)。

  图为美媒制作的英国前卫级核潜艇相关数图,橘黄色部分为“三叉戟II”潜射弹道导弹(从英国附近发射)所能覆盖的射程范围。右下为前卫级核潜艇(150米)与波音747客机(70米)的长度对比图,可见两者的尺寸差距。

  图为英海军近日公开的前卫级宣传图,本图展示了该艇的鱼雷舱,可见左右两侧储存架上的“矛鱼”重型鱼雷。

  图为英政府高层官员视察前卫级核潜艇,本图展示了该艇的鱼雷舱,可见储存架上的“矛鱼”重型鱼雷。

  提起“狂风”攻击机,这种经典战机也是出自BAE旗下,军迷们通常会想到的关键词就是“可变后掠翼”和“超低空突防”,这也是本图集的主要内容之一水上滚筒厂家,重点将讲述这种已服役37年的经典攻击机的首战记录—1991年“沙漠风暴”行动。

  先来简析下“狂风”的基本资料,“狂风”系列战机由欧洲帕那维亚飞机(英德意三国联合组建)公司于1970年研发,1974年8月首飞,1979年服役,分为ADV(截击防空型)、IDS(对地攻击型)和ECR(电子战型)三种。图为“狂风”GR1彩色剖面示意图。

  本图集的主角是IDS的初期型,英军编号GR1,该机更大平飞速度2.2马赫,更大作战半径1390千米,更大载弹量9吨, 可以离地仅60米的飞行高度高速突防。图为“狂风”GR1剖面图。

  由于“狂风”系列以超低空高速突防轰炸见长,海湾战争时期,英军“狂风”战机部队主要担负针对伊拉克空军机场及纵深地面目标的轰炸任务。当时“狂风”的反跑道主力武器是JP233布撒器吊舱,一架可在机腹携带2个,共装有30颗SG-357反跑道子弹药和215颗HB-876反跑道地雷。 图为德国空军“狂风”IDS攻击机使用MW1吊舱释放HB-876反跑道地雷的壮观场面。

  试验证明,单架“狂风”GR1使用JP233布撒吊舱可封锁长2000米,宽500米的区域,既能用于破坏跑道,又可毁伤停机坪。其中SG-357子弹药可用于破坏跑道本身,而HB-876地雷则可利用延时或其它感应引信起爆,阻止抢修机场的人员和设备的正常活动,延长机场抢修时间。实战证明,“狂风”GR1使用JP233毁伤机场的效果要远强于激光制导炸弹。图为JP233反跑道子母弹毁伤效果图。

  1991年1月-2月,共有86架英、意及沙特空军的“狂风”战机参战,共出动2400架次,摧毁了伊拉克军队36 个大型机场和 60 个小型机场。在轰炸机场时,“狂风”通常采用超低空突防方式,沿一直线高速飞行,投放反跑道子母弹。图为当时,英军一架“狂风”GR1机身上的战绩记录表,可见该机至少执行了17次反机场轰炸任务和9次激光制导轰炸任务。

  尽管战果颇丰,但由于投弹时无法进行规避机动, 开战仅10天,英军就损失了6架“狂风”。图为英军“狂风”GR4攻击机超低空高速飞行资料图。

  除反跑道炸弹外,“狂风”GR1的另一种主战武器就是“铺路”系列激光制导炸弹,但这种炸弹只适合攻击加固机库或者指挥部一类的要害点目标,面杀伤效果有限。图为海湾战争时期拍摄的,英军地勤人员正在为“狂风”GR1攻击机挂载激光制导炸弹。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今日的“狂风”GR4无需再像过去那样拼命玩“速度与激情”了,配备了最新的“风暴阴影”防区外攻击巡航导弹后,只需在距目标500千米外投弹后,就可溜之大吉,大幅提升了战场生存能力。图为英军“狂风”GR4外挂2枚“风暴阴影”导弹飞行资料图。

  “风暴阴影”导弹截至目前已有3次作战记录,是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英军“狂风”GR4共发射了27枚,均成功命中伊拉克纵深目标。第二次是在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最近的一次是在2016年6月的空袭叙利亚的IS营地,均取得了不俗战果。

  或许有人会惊讶,波兰何时具备了研发隐身坦克的技术能力?实际PL-01的研发工作主要由的英国BAE系统公司负责,PL-01也是在BAE的CV90-120轻型隐身坦克基础上改进而来。

  或许有人会惊讶,波兰何时具备了研发隐身坦克的技术能力?实际PL-01的研发工作主要由的英国BAE系统公司负责,PL-01也是在BAE的CV90-120轻型隐身坦克基础上改进而来。图为CV90-120隐身坦克,车体上采用了“变温隐身装甲”,如小图所示,启动后可将坦克的红外信号特征变为和小轿车一般大小,很有现实版“幻影坦克”的味道。但PL-01似乎未加装这种“变温装甲”。

  从PL-01的技术参数,可看出该型坦克实际是一种轻型坦克,但其采用了模块化陶瓷芳纶 外壳,兼顾了轻量化和具备一定防护能力的特点。主武器方面,PL-01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在105毫米或120毫米主炮之间选择。

  图为PL-01隐身坦克与普通坦克的对比图,可见整体尺寸要小一圈,而且外形简洁光滑,目的与隐身战机相同,都是为更大限度地降低被雷达、红外等其他传感器探测到的概率。

  除特制的隐身外壳和各种先进隐身手段外,PL-01还搭载了多种先进技术装备,例如红圈标出的“主动防御系统”(ADS),一旦传感器探测敌方导弹来袭,ADS就能发射拦截弹将其击毁。

  除ADS外,PL-01还配备了一体化遥控武器站系统,将多用途烟幕弹发射器和重机枪结合起来,乘员无需出舱,就能在内部遥控机枪压制敌方步兵或轻型目标。

  目前公开的PL-01实际还处于概念样车的阶段,根据波兰军方和BAE公司的计划,其“全功能原型车”预计将于2016年内推出并进入评估阶段,最乐观的线年投入量产。

  实际早在英国的CV90-120和波兰PL-01之前,美国在冷战时期就曾开展过隐身坦克的研发工作,但大多停留在探索阶段,图为美国联合防务公司推出的隐身坦克样车,重点也是放到了降低红外信号特征这点,裙板和负重轮等可能造成强雷达和红外信号的部分,都用幕布遮住。

  早在BAE系统公司之前,英国维克斯公司也曾将一辆“酋长”坦克改为隐身技术测试车,但只进行了部分隐身优化。

  法国也曾用一辆AMX-30坦克改装过隐身坦克测试车,隐身效果较为明显,还加装了隐身一体化传感器天线,主炮则用红外伪装网包裹起来。

  现役坦克也有一些增强隐身性能的手段,例如图中的德国豹2A7坦克就披挂了红外隐身伪装网,但这种手段只能部分降低红外信号特征,效果远不如CV90-120和PL-01。

  受技术水平限制,现实中的隐身坦克目前还无法实现雷达、红外、光学“全频谱隐身”,游戏中的隐形坦克则不受这个限制。即时战略游戏《命令与征服》系列中的“以西结之轮”系列隐形坦克就是典型代表。该系列坦克是游戏中的反派组织—Nod兄弟会的主战装备之一。其配备了更先进的多频谱隐形系统和静音推进装置,武器为多联装速射导弹发射器,对空对地均可。如小图所示,只有在发动攻击的时候才会被敌方发现。

  出自同一公司旗下的《红色警戒2》游戏中的盟军“幻影坦克”实际就是Nod隐形坦克的翻版,只是前者更写实一些。在不开火时,会依靠光学投影系统伪装成树木,只有在移动和攻击时才会被敌方发现,武器为一门120毫米线膛炮,可发射特种燃烧弹。现实中类似原理的光学投影系统已问世,目前尚不具备实战能力,但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投入实用。

  “幻影坦克”这一装备在《红色警戒3》里仍有延续,对其投影伪装系统进行了修改,有两种功能,一种是类似2代的设定,第二种则是,能在小范围内产生一个隐身力场,将附近的友军战车“隐身化”,但代价是自身无法隐身,从实战角度看,还是种更实用一些。

  第11届珠海航展于2016年11月1日拉开帷幕,在本届航展的诸多看点中,闻名遐迩的英国红箭飞行表演队(正式名称:“皇家空军特技飞行队”)参展无疑是其中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红箭队从1979年起就换装了BAE系统公司旗下的“鹰”教练机,并一直使用至今,该型机不仅成为了“红箭”的名片,还是英国的名片。本图集为您简析红箭队。

  作为英国皇家空军的“名片”,红箭队虽不是英军历史上支飞行表演队,但历史是最为悠久的。其最初成立于1965年,当时选用的是弗兰德公司“蚊蚋”T1教练机,驻地为斯坎普顿空军基地,到1966年时的机队数量为9架。没有选择现役战斗机作为表演机的原因是教练机的操作费用更便宜。图为1973年拍摄的红箭队“蚊蚋”教练机。

  1979年,红箭队换装了经典的BAE公司“鹰”(Hawk)T1教练机,并一直使用至今。作为表演机,“鹰”T1换装了更大功率的发动机,并加装了拉烟剂吊舱,彩烟可从尾喷管后方喷出。截至2015年底,“红箭”队已经在56个表演了超过4725场。图为2014年拍摄的红箭队飞行员与“鹰”T1表演机合影,可见垂尾上的50周年纪念新涂装。

  图为红箭队的徽标,其上绘着表演队标志性的9机钻石编队(菱形编队)以及座右铭“éclat”,这是一个法语单词,意思是“辉煌”或“卓越”。

  图为《英国皇家空军年鉴 1987年版)的封面,这张颇具视觉冲击力的绘图也生动还原了红箭队双机迎头对冲时的惊险场面。

  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表演历程后,红箭队独创了很多颇具观赏性和视觉冲击力的特技动作。本图展示了红箭队的25种拿手特技动作。

  本图是红箭队其中一架Hawk T1的机载摄影机拍摄的,可见密集编队飞行时,各机之间是近在咫尺。

  本图展示了红箭10和红箭11号机在斯坎普顿基地上空演练双机倒飞特技动作时的飞行员视角,颇具视觉冲击力。

  结语:这家军火公司很传奇,可以说与中国近现代史结下了不解之缘:TA建造的战舰经历过甲午海战的血火洗礼,TA生产的坦克曾勇猛冲杀在淞沪抗战前线,TA制造的机枪曾令日寇闻风丧胆……TA就是当今英国更大的军工集团BAE系统公司,而前面所提那些出口中国的武器,就来自被归入其麾下的老牌军火企业维克斯公司。而今,这个国际防务届的“英伦霸主”,又将自己的触角伸向了欧陆之外的3大洲,子公司遍布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和沙特。莫非,BAE的下一步目标是要做“全球霸主”?那我们不妨“走着瞧”好啦!

  提起英国武器,人们通常会先想到的是“鹞”式战机、“挑战者”坦克和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等。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上述武器均出自同一公司旗下。本期将介绍这家堪称“英伦霸主”的——BAE系统公司。